学校首页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首页 【专题】校医院 正文

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

作者:史传文时间:2025-08-25点击数:

暑期即将结束,目前仍属高温多雨季节,蚊虫繁殖仍然活跃,今年我国多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,同时登革热病例也有所增加。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为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,呼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,做好防范工作。

一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蚊子(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,咳嗽、打喷嚏、聊天及其他日常接触不会引起感染。其传播载体——伊蚊(如白纹伊蚊)偏好在小型积水中繁殖,攻击性强,室内外的花盆托盘、废旧轮胎、瓶罐容器等均可能成为孳生地。

二、校内宿舍生特别防护

对即将返校的学生,宿舍环境清洁是防控第一道防线。

1.清理各类积水

及时检查并清除室内外小型积水,如花盆托盘,瓶罐,阳台、卫生间的水桶、脸盆等容器积水。

2.保持环境清洁

及时清除垃圾、杂物,减少蚊虫栖息场所。

3.居家防蚊

确保宿舍纱窗完好无损,入室后及时关闭纱窗。睡觉时使用蚊帐,适当使用蚊香、电蚊拍或灭蚊剂等工具。

三、出行防护

旅行、社会实践或返校出行途中,学生面临不同地区的蚊媒传染病风险。

1.行前准备

查询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,科学安排行程。通过各地疾控中心官网了解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病例分布情况,尽量减少前往聚集疫情的地区。准备含避蚊胺(DEET)、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、便携式蚊帐等防护用品。

2.行程中关键防护措施

优先选择有纱窗、纱门的住宿场所。如条件有限,可使用便携式蚊帐。穿着浅色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,出汗后及时补涂。

3.返程后观察

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,确保不会因隐性感染,导致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传播。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需以“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”为核心,采取科学灭蚊措施,有效降低蚊媒密度,阻断疾病传播。

四、如果出现症状,该怎么办?

一旦出现高烧、关节痛等上述症状,不要硬扛,及时到校医院或正规医院就诊,告诉医生自己的活动史,方便医生快速诊断。对于发病7天内的患者,原则上需采取住院防蚊隔离措施,使用蚊帐,防止传染给他人,造成疾病传播。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,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可解除防蚊隔离。就医后需遵医嘱多休息,多喝水,避免剧烈运动。大多数同学很快就能康复。

同学们,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,只要我们做好防蚊措施,注意身体变化,就能有效保护自己。后勤管理处校医院将随时为大家提供医疗支持,祝大家学习顺利 ,身体健康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后勤管理处校医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5.8.25

下一篇:校园防暑攻略
版权所有:山东女子学院后勤管理处地址: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紫薇路2200号 邮政编码:250300 电话:0531-86526766 鲁ICP备09024645号-1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